皮具制作、中国传统茶文化、防伪印刷、中国传统折纸文化、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制作……日前,在我校联合海珠区中小学校举办的“劳动铸品格·实践促成长”活动中,百余名中小学生在广东省技术能手、我校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张哲等6位专业教师的指导下,开展沉浸式的“非遗+技能”劳动体验。
“今天学习了布艺针法和蝴蝶结制作,动手过程中掌握了劳动技能,特别有意义!”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学生兴奋地说。海珠区赤沙小学学生则分享:“折纸需要耐心和细心,一步错就会影响结果,完成后拿到证书特别有成就感,下次还想来!”

中小学生在体验茶艺课程
“本次活动通过‘讲解+示范+实操’深化学生认知,集中展示劳动成果并颁发证书,旨在让劳动精神在实践中扎根,是学校积极推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具体实践。”我校相关负责人表示,作为广东省特色鲜明的职业本科院校,学校始终坚持以“劳育创新、工匠育人”为核心,统筹校内劳育体系建设与校外资源辐射,积极推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发展,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“广轻方案”。
该负责人介绍,学校在校内构建了系统化、专业化的劳动教育体系,组建专兼职劳育师资队伍,创新实施“1+4+10”劳育模式,打造8000平方米的社区思政与劳动教育实践空间,制定《劳动教育课程标准》《劳动实践成效评价表》,开设《旧物改造》《中国传统茶文化——百味茶香》等多门特色课程,实现劳育与专业教育双融双促。
在校外,学校依托广东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,打造“送教入校+研学驻校”双模式,近年来开展非遗课程、职业体验等活动40余场,覆盖11所中小学,惠及学生超3000人次,接待驻校研学超1000人次,形成“校地联动、资源互通”的育人共同体。
未来,学校将继续整合资源,深化“非遗传承+职业技能”课程体系,拓展与中小学校合作,推动劳动教育向更深层次、更广范围发展,为构建贯通协同的劳动教育生态贡献职业本科力量。助力青少年成长为懂劳动、爱劳动、会劳动的新时代工匠后备人才。(图文\公共课教学部)